来源:海南日报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 A10版
本报海口3月5日讯(记者许春媚 实习生陈梅)“挺好!这些小家电要专门跑一趟售后服务点去维修挺麻烦的。前几天我和上门调查的网格员说了一下,今天还真就有这服务。”今天上午10时,在省技师学院的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摊位前,海口万福新村居民张大姐笑嘻嘻地从志愿者手中拿回了两台修好的电磁炉。
今天上午,根据网格员事先对居民需求的摸底调查,共青团美兰区委在海口市万福新村和水岸星城举办学雷锋月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义务理发、家电维修、医疗义诊等8项志愿服务。据了解,这种由居民“点单”需求服务内容,随后由区里组织志愿者团队“上菜”的模式,如今在美兰志愿服务活动中已形成常态。
近年来,我省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数十万名志愿者用青春和激情温暖着海南。然而,在社会广泛赞扬和支持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同时,冷热不均的“扎堆服务”、廉价劳力般的“被志愿”等问题也成为了志愿服务面临的尴尬。许多志愿者选择在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等场所开展服务,而且大多集中在学雷锋月、国际志愿者日、重阳节等重要节庆,导致一些特殊场所的人群在特定时间被重复服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散居在社区农村或者需要常态化服务的人员却无人问津。
“导致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信息没有有效对接。”共青团海口市美兰区委负责人说,做需求引导型的“点单上菜”式的志愿服务,不但可以避免社会各界爱心的无的放矢,还可以解决志愿者的“被志愿”问题,先摸需求再发布任务,主动接受任务的志愿者是心甘情愿,而被服务的对象也会感到快乐。
“‘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以后美兰区不会这样,我们正在探索建立一个长效的志愿服务机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美兰正在打造需求引导型的青年志愿服务网络,以“志愿美兰”为品牌,通过网络、小区物业、学校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发布志愿者的服务“菜单”,并收集求助者的“订单”,建起供求点点对接的服务平台。